yd2333云顶电子游戏

文化校园


英文学院孙坤博士



来源:宣传部 作者:邓美琦编辑:樊朝刚时间:2016-05-06

  编者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优秀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力量,是学校的脊梁。他们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他们坚持立德树人、潜心教书育人,在三尺讲台上,不辞辛苦,育三千桃李。
  为更好地展示我校教师风采,学校在“yd2333云顶学人”的基础上,新开辟“博士名片”专栏,陆续介绍我校博士,分享他们的教学科研心得,弘扬他们的高尚师德,以更好地凝聚全校师生的力量,为把我校早日全面建成外语特色鲜明、教育品质一流的知名本科高校而奋斗。

  孙坤,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我校英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语言学等。
  “花开时节的芦苇荡,鹅绒绒的芦花,搔首弄姿,扭捏作态,掀起层层絮潮,引来对对鹭鸶,双双野鸭。”这是孙犁先生的《芦花荡》,也是孙坤博士的芦苇荡。不论是在复苏的春,盛放的夏,还是在萧瑟的秋,凛冽的冬,你都能在圆明园的那片芦苇荡中寻见孙老师沉思的身影。当他被论文所扰时,他就会孤身一人去芦苇荡,鸟啾蝉鸣,风轻野静,他在大自然的陪伴下慢慢地沉淀。这是他在北大学习时候的常态。读博三年,辗转于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大学,北大是他访学的最后一站。
  三年来,他似乎已经习惯了频繁几地的往返,滚滚的车轮声已经快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他先是去了北京外国语大学,来自安徽的他第一次去北方,既感到新鲜又感到异样。当南方已经春意盎然之时,北京还飘着大雪。坐在国家图书馆宽敞明亮的大厅中,他感受到了文化中心的好处。“沙尘暴来了,似乎也没那么可怕。”孙老师开玩笑地说。接着他又去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第一次出国,没有任何熟人,住宿什么的都需要自己安排。不过当他坐在到处都是草坪的国度里时,忧虑也就渐渐消失了。他常踏足曼大的图书馆,在偌大的图书馆里沉下心来看书,享受着静谧的时光。“到处都是天然牧场的景象让我流连忘返。当我站在英国乡间一望无际的大牧场上,看着那成群的牛羊,走在在伦敦古老的建筑下,有时真忘了自己身处何处。”孙坤博士被这异国的风光深深吸引了。接下去的一站便是大家都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那片芦苇荡是他久久不能忘怀的风景。
  三年来,他懂得了学术研究需要持续的耐力,独特的眼光,和广博的知识。除此之外,还需要文理兼顾,对于语言学研究尤其需要学会使用数学、统计等手段,这会让思路耳目一新。因此,不断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并需要从心理学、认知、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中不断吸取养料,才能做出真正有价值的研究。他本是农家的孩子,自己也觉得读到了博士是一种奇迹。可是又有谁能否认,这和他的虚心进取、奋发图强没有关系呢?
  他深信赵元任先生说过的名言:“不应该刻意去寻找在我们从前就碰巧会说的那种语言中十分熟悉的那些东西,而应该确定我们实际上碰到了什么,并给它们以适当的名称。”他说:“语言现象永远比语言学理论要丰富,如同,生物体要比生物学丰富的多。带着执着的态度去做研究,留着宽容的心去对待不同的研究成果,这可能是人类科学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我想只要带着真诚、热情和勇气去面对着自己的研究,无论结果如何,也不会留下遗憾的。”
  2013年8月,孙老师正式在我校任职,其间分别先后拿到省部级项目和国家级项目,发表核心期刊5篇,其中权威期刊一篇,一级期刊三篇,论文连续为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在投身于科研的同时,他还坚守在教师的岗位上,三年来,承担了英文学院的英语阅读、写作、英汉语言对比、计算机辅助翻译等课程。

作者:英文学院学生邓美琦 责任编辑:樊朝刚
采访时间:2016年5月3日
 

  点击页面右下角等图标,可以把文章分享至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朋友圈等。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