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2333云顶电子游戏

学术动态


专家云集,共话“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峰论坛观点概述

来源:教育学院 作者:周礼、倪彬、高原、冯翠典、凌玲编辑:李娟时间:2020-10-26

1024日,yd2333云顶成立教育治理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并举行“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峰论坛。

论坛分为主旨报告和专场报告。专场报告设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学前教育、教育学术媒介四个专场,几十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分别围绕“‘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峰论坛暨《中国大学校长报告(2020)》发布会”“加快推进基础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学前教育治理的顶层制度设计与学前教育立法”“追求齿轮效应 赋能教育创新——‘治理视角下教育类学术期刊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主题沙龙”等主题,就教育治理现代化等展开深入研讨。


高等教育专场由yd2333云顶电子游戏教育治理研究中心与浙江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现代大学制度研究中心共同举办。教育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现代大学制度研究中心主任宣勇教授发布了《中国大学校长报告(2020)》,将中国大学校长这一群体的“画像”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浙江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现代大学制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凤娟教授主持论坛,大连理工大学原党委书记张德祥,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教授,厦门大学原副校长、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邬大光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眭依凡教授,浙江财经大学校长钟晓敏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凌健副教授,浙江工业大学校长李小年教授等七位专家作主题报告。

张德祥作题为《大学治理的几个问题》的主题报告,他通过大学治理过程的三个阶段,提出大学治理中部分制度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存在一定程度的“制度悬置”“制度虚置”“制度失灵”。他强调了制度执行与机制、文化、动力的关系。

黄达人作题为《关于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问题的一些思考》的主题报告,他提出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出发点是“破五唯”。并从多元评价的探索、鼓励高校自定指标体系、充分认识办学定位在综合评价中的重要性、同行评价是关键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邬大光在《大学治理与大学文化——兼论办一流大学的关键》的主题报告中,通过制度和文化两方面对大学治理进行解读,提出创建一流大学的过程,就是培育大学精神和文化的过程。过分的浮躁、功利等,都不利于大学文化基因的生长。一所好的大学,应该有外在的形象、悠久的历史、厚重的底蕴、理性的制度、引领的思想。

眭依凡作题为《关于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创新研究的框架性思考》的主题报告,他谈到,大学要实现有效治理,就必须既要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又要优化其治理过程。同时提出了大学内部治理体系创新研究的框架思考和子课题。

钟晓敏在《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的主题报告中谈到,高校的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应遵循高等教育的特殊性。把依法治理作为学校治理的基本理念和学校管理的基本方式的前提下,学校的内部治理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来谋划。

凌健在《非均衡模式:对中国大内部治理的一个解释》的主题报告中谈到,大学治理需要寻求一种均衡。通过大学内治的基本制度框架源于政府的强制性介入和大学治理改进源于外部正式与非正式压力这两个基本判断,形成并不断强化特定主体在大学内部治理的中心地位,从而形成非均衡的基本框架。他认为中国大学内部非均衡治理模式的总体特征是三重“强-弱”关系架构,“制度”+“机制”=非均衡治理的有效性。

李小年在《新时代我国地方高水平大学内部治理的若干思考与实践探索》的主题报告中谈到,新治理是我国地方高水平大学的战略选择,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和高校的内在需求;地方高水平大学内部治理需要政治自觉、能力自觉、学术自觉、情怀自觉。

 

基础教育专场由教育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基础教育政策与领导研究所所长李春玲教授主持。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汤林春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杨小微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张晓峰教授、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党委书记汪培新、杭州市翠苑中学何滨校长、杭州市省教研室附属小学田巧玲校长分别作主题报告。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代蕊华教授总点评。

汤春林作题为《基础教育治理的三大难题及思考》的报告。在基础教育治理过程中,从政府与市场关系而言,体现为公益性与逐利性的矛盾,需要调整民办学校比例,规范社会培训机构办学行为;从政府与学校关系来看,表现为委托与代理的矛盾,应当强化督导职能,并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从学校与家庭关系而言,反映出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亟待出台相关政策法案予以规范,并推进家校育人共同体的形成。

杨小微在《立足当下开创未来:集团化办学如何迈向治理现代化》的主题报告中,指出集团化办学实现了从分治到共治的转型,变革与发展的资源也实现了从“专享”到“共享”的转变。集团化办学得以形成共享场的关键,是集团可以集聚、转换和融合多种教育“能量”。展望未来,集团化办学所代表的共享教育,将从消费型共享走向共创共商型共享、从分治走向共治,最终走向善治。

张晓峰在题为《学校集团如何制定发展规划:治理视域下的分析》的报告中,指出现代学校需要越来越多地建立起共同体,集团化办学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探索。集团各校在制定发展规划中要体现出“和而不同,兼收并蓄;和而不同,合理发展”的“和·合”文化,领头学校要在专业上发挥引领作用,利益相关方要相互协调,在课程开发、教学教研、教师发展、学段衔接等方面实现联合共赢。

汪培新作题为《依法行政,自主办学——西湖教育区域治理实践》的报告,阐述了西湖区在探索教育治理过程中,为实现“全域优质均衡”的目标,尝试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面对“管太多”的实际,教育局逐步放权、依法行政,推进政策落地、把好发展方向、营造和谐环境、形成良性机制、带出优秀队伍;学校管理者则着力提升自主办学的意识和能力,明确自己所在的学校现实、自身的岗位与责任以及行动路径。

何滨作题为《唤醒·引导·激发——在起步路上的学校治理》的报告,面对学校办学环境、升学期待和学校形象不尽如人意的现实,学校基于现代治理的视域尝试进行改革。他认为,基于学校的历史传统与文化底色在教师心中形成关于学校治理的目标认同;通过系统全面的行动规划让教师明确自身的使命与职责;通过基于问题的研究和指向改进的制度建设提升教师的素养能力。

田巧玲在《学校内部教育治理中育人机制的激活与创新》的报告中谈到,学校在从管理向治理转型的过程中,必须以战略思维强化顶层设计,建构起持续发展的育人机制。具体而言,在课堂育人机制改革中强调校长引领下的教师民主参与、社会支持协同与家长助力相结合;而在评价育人机制创新实践中注重自上而下的评价框架建构、自下而上的评价标准落地以及家校联动的评价过程实施。

代蕊华从“管理到治理的必要性”、“教育治理的内涵”、“如何做好教育治理”三个层面进行了总结,分享了他的思考。他肯定了西湖区已经构建了全面立体的教育样本,提出关注人本、体现多元、讲究民主、依法治校这四大教育治理的内涵,并从“自治”“共治”“善治”三个维度讲到了如何做好教育治理。


学前教育专场由yd2333云顶教育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吕苹教授主持。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国际儿童研究院院长秦金亮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兼西北政法大学立法研究基地主任管华教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法治与标准研究所副所长马雷军教授、舟山市教育局曾时尚副局长、yd2333云顶电子游戏教育治理研究中心蒋莉副教授、山东女子学院王录平副教授等专家分别作报告。

秦金亮作题为《学前教育治理体系的逻辑与前提遮蔽》的报告,讨论了现代教育质量体系需要什么样的生态、学前教育生态中的主流价值嬗变、近20年来早期儿童教师(ECT)的专业素养变化、教师专业素养对托育组织治理的影响、早期儿童教育质量体系逻辑主线与前提遮蔽这五大问题。他提出,理想的学前教育的治理方式应该是专业研究引领、行政依法监管、幼儿园依法办园、教师专业治教、社会广泛参与以及园长民主管理。

管华的报告主题是“《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中逐利限制条款的合宪性解释”。20209月,国家《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第27条即针对幼儿园逐利限制条款,他分析了为什么要禁止“可变利益实体”、“禁止上市条款”的合宪性情况以及为什么要“禁止营利性幼儿园上市”的问题,重申了我国学前教育法立法过程中坚持学前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避免过度市场化的坚定立场。

马雷军的报告主题是《学前教育立法中的利益冲突与衡平》。他通过实证调研提出了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诸多困难,学前教育立法过程中多方利益冲突的具体表现,如交易系统内部和外部、教育系统内部本身、区域学前教育发展、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学前教育各主题之间等都存在着利益冲突。他提出要从国家战略、人民利益、教育规律、受教育权、多元发展、公平正义、着眼发展、找准定位等方面平衡各利益主体的冲突。

曾时尚的报告主题是《建设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他分享了舟山学前教育招生服务去制度倒逼幼儿园均衡发展的实践和思考。从2014年开始,舟山在新城区探索学前教育招生服务区制度,目前学前教育招生服务区制度已经覆盖全市。在实现公平招生的同时,对促进普惠性幼儿园的优质均衡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并分享了在推进学前教育招生服务区建设过程中的几点体会:政府托底、规则公开、依规招生、不断改进。

蒋莉作题为《托育一代人、幸福三代人——以省为单位建构托育服务治理体系的意义与路径》的报告。她分享了管理和治理的内涵不同,并在高校治理体系建设的经验基础上提出省域托育领域多元治理体系建构的基本逻辑。她认为其首要任务是处理好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和市场竞争的关系,并提出在建设托育服务质量体系过程中,培育行业协会、鼓励发挥专业服务作用,宽视角培养托育行业从业人员,重点培育各类托育服务行业的龙头机构是特别重要的事情。

王录平以“《山东省学前教育条例》的核心观照”为题分享了今年1月施行的《山东省学前教育条例》出台背景、主体内容和核心观照。该条例适应新的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力求破除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机制性障碍,牢牢坚持公益普惠性基本方向,为学前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其核心观点包括:把握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性基本属性,明细政府及部门责任、配套幼儿园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农村学前教育支持与发展、办园规范与监管等。

吕苹总结说,学前教育法的成立是学前教育人几十年的心愿,在《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颁布之际,来自全国各自的立法领域、学前教育领域的专家共聚一堂,共话学前教育法治建设,这为推进学前教育治理现代化铺就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学术媒介专场由yd2333云顶电子游戏教学月刊社社长、总编辑陈永华主持。与会专家通过互动探讨,展开观点碰撞,大家同行共话、各抒己见。从办刊经验的分享到转型升级的探讨,从政策的解读到实际工作的困难与对策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基础教育期刊社社长宣小红表示,教育类学术期刊应回归办刊初心,促进学科建设。通过当前现状分析,应深刻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她强调,面对这些问题,期刊人应主动作为,明确办刊定位与宗旨,坚持特色化办刊。对此,她提出了四点措施:刊发新的研究成果激发学术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加强培养中青年科研骨干,促进人才发展;主动挖掘作者资源,建设专家团队;注重引领学术研究前沿,突显学科特色。

《教育发展研究》编辑部主任林岚认为,教育类学术期刊应注重发挥平台作用,引导作者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上作好文章,促进两者有机结合;以质量为标准,注重挖掘学术新人,给予中青年科研骨干更多鼓励和扶持。

《幼儿教育》主编张明炯深层探讨了“教育类学术期刊的使命和担当”这一议题。她提出了强化期刊导向、不负使命、明确特色和加强编辑专业素养四方面的思考。

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李军,对“如何提升刊物影响力”作了思路梳理。他认为,教育类学术期刊应发挥好喉舌作用。要及时关注未来教育发展前沿,学会造“星”,制造新话题;做好“星探”工作,即对教育实践领域具有潜力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并不断做大做强;进一步思考如何将刊物推向国际,做强文化输出,增强学术自信,让更多国外读者喜爱上我们的刊物。

浙江省教科院普教所所长、副研究员林莉分享了个人的心路历程及工作上的具体实践。她表示,基础教育类期刊读者面比较狭窄,推广度和影响力尚有欠缺。她希望教育类学术期刊能够坚守阵地,通过教育实践反哺教育教学,不断形成原创性成果,从而发挥自身价值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江苏高教》主编沈广斌认为,教育类学术期刊应以论文质量为标准,积极保持争鸣态度。他鼓励年轻作者沉下心做好学问,也希望更多的期刊单位能够为青年作者提供平台。并强调了学术期刊与学科发展是共生关系,两者相辅相成,有机融合。

《浙江教育报》编审言宏提到,教育类学术期刊应具有引领作用和服务作用。一方面要注重人才培养,尤其是学术新人的成长,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平台;另一方面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服务内涵,加快融合发展,注重形式创新、手段创新、载体创新,实现内容产品深度开发。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导杨天平围绕文章发表,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谈到,现今科研压力,论文压力与日俱增,尤其对于毕业学生,论文发表是件大事更是难事,希望期刊单位能够在选题、审稿、修改等方面,给予更多指导和帮助。

 

本次高峰论坛旨在通过搭建高起点、深层次、多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不断凝聚共识,形成强大合力,进一步助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论坛产生了一批既有理论深度和学术价值、又有政策高度和实践落地路径的研讨成果,对扎实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具有深远意义。